众所周知,防渗是水生态构建中至关重要的前置条件,基底改良亦是如此。为何要做基底改良?底质出了问题,往往会从水质上表现出来。水体中的污染物经过长期沉淀富集在基底中,这部分物质很难被完全处理,易导致水质持续恶化,对于构建新的水生态系统,底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污染底质类型
污染物沉积在水体底部淤泥中,成为水体污染的内源,不但影响水质,而且也不利于水体自净,致使水质持续恶化。水生态构建常见的污染底质分以下几种:
水生态底质改良
污染物沉积在水体底部淤泥层中,成为水体污染的内源,不但影响水质,而且不利于水体自净,致使水质恶性循环。水生态系统中的基底改良通常是为了改善水体水质、增强生态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而进行的。以下是水体基底改良治理四步曲:

NO.1
生态清淤
一般采用生态清淤,此法需先排干水体,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清理淤泥,工程成本较低、适应性强、清淤较为彻底。
水生态系统构建后,需考虑底质负荷和水质自净能力,使水生态系统保持健康完整状态,要及时打捞水中杂质及掉落的水草,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,减少人为污染排放。

NO.2
基底消杀
一般采用生石灰,生石灰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(氢氧化钙),同时释放大量热量,生石灰的强碱性可提高水体pH值,综合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,改变酸性环境,使动物体蛋白质变性,促使野杂鱼类、敌害生物、虫卵及微生物等死亡,从而达到底质消毒的目的,防止其再次释放到水中。另外,在碱性条件下,氢氧化钙可以与底泥中的一些重金属离子相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,减轻底泥毒性。同时增加钙肥,提高生态构建中水生植物对钙、磷的利用率,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。

NO.3
微量元素营养剂
根据底泥营养成分检测分析,提出复合微量元素配比,配置复合微量元素制剂,主要由铁、锌、铜、锰、硼、钼等植物生长重要元素组成,为沉水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微量元素。

NO.4
底改微生物菌剂
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位于食物链的前端和末端。它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、吸收、吸咐,是净化水质的重要贡献者。它同时将其它生物无法吸收的有机物通过自身代谢作用,转化为无机成分,供水生植物和动物利用。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包括底泥微生物群和悬浮微生物群,前者对沉积物进行分解,后者对溶解性污染物进分解,二者生态位互补,形成立体净化功能。此处指悬浮微生物群,降解土壤有毒有害物质,构建适宜的微生物菌群,为沉水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。


总结,底质土壤的缓冲能力、自净能力、生产性能、抗逆性能,是水生态构建和水质恢复的关键。通过基底改良可有效改善底质生存环境,使其适合沉水植物生长,同时对底泥有机物等污染物进行原位吸附,加快健康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构建。